规范手机商业信息 让商家和消费者各得其所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20年09月02日 10:22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通信短信息和语音呼叫服务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引人注目的是,征求意见稿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未经用户同意不得向其发送商业性信息或拨打商业性电话。如果这一规定得以落地,长期以来让手机用户不胜其烦的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等,有望得到有效整治,手机用户终于可以让自己的耳根清静一些。
对于垃圾短信、骚扰电话的侵袭,每个手机用户都有切身体会,手机给人们带来了工作和生活的便利,但也让各种商业性短信和商业性电话有了“用武之地”,一些欺诈性的短信、电话借此大行其道,在社会上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危害。工信部提供的数据表明,仅在今年第一季度,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受理用户关于骚扰电话的投诉共计100028件,受理用户关于垃圾短信的投诉也有58268件,足见这一问题已经到了很严重的地步。因此,工信部作出的这一新规定,无疑是顺应民心之举。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工信部提供的数据也可以解读出另一层意义。用户在一个季度举报的骚扰电话、垃圾短信就可达几万之多,可以想见,各种商业性电话、信息的总量,应该是一个比这还要大上几倍的数字。舆论常常把正常的商业电话、短信和“骚扰电话”“垃圾信息”混为一谈,但事实上,并非所有商业性信息和商业性电话都是无用、无意义的。同样的广告,对不需要的人而言是“垃圾”,甚至构成“骚扰”,但是对有用的人来说,却可能蕴藏着他们需要的商业信息。
关注微信举报

- 2020-12-10 境外骚扰电话将迎“克星”
- 2020-12-10 网络治理模式与网络生态环境营造
- 2020-12-07 “2020年度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辟谣榜”正式发布
- 2020-10-16 二次放号 不能放掉用户权益
- 2020-10-16 以抽奖之名行营销之实 网上抽奖套路多
- 2020-10-15 织密个人信息保护的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