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偿删帖涉及多种犯罪 可能被判刑并处罚金
来源:北京日报 发布时间:2019年10月10日 14:49
网店店主胡某在QQ群里发现“商机”,帮人删帖能赚钱,便开始有偿帮他人删除网络信息。不到两年时间,他联系“下家”共作案20余次,涉案金额7万余元。近日,胡某因涉嫌非法经营罪被上海市嘉定区人民检察院批捕。那么,哪些情况下删帖会构成犯罪?有偿删帖又涉及哪些犯罪类型呢?
1.有偿删帖形成“利益链条”
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统计,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随着网络市场的日益重要,一些企业或个人为维护良好形象,对网上出现关于自己的负面信息,有了删帖的需求,于是一条完整的地下利益链条也逐步形成。在这个利益链上,有“招揽生意”的网络公关公司,有“介绍生意”的个人中介,也有“负责实施”的删帖人员。通常,该利益链的运行模式是网络公关公司将删帖任务“多层转包”给删帖中介,中介人员再将“生意”介绍给删帖人员,而执行删帖者一般是网站管理人员、论坛版主或管理员、黑客等。
也许有人会认为,只是网上的一个帖子而已,即便删了也不会产生什么危害。但实际上,有偿删帖的社会危害性很大,它破坏了互联网领域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中,将涉互联网的市场经济秩序列为刑法保护的对象。行为人以掩盖负面信息为目的的不正当删帖行为,既违反了国家规定,损害公开、平等的互联网环境,又破坏了信息网络的传播秩序。
而且,人们在购物后,对在使用商品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通过信息网络途径,以视频、语音、文字、图片为载体,表达自己的意见,提醒其他买家注意相关问题,这是个人受到法律保护的权利。如果行为人以营利为目的,任意删除他人在网络上发布的没有违反相关规定的真实信息,便是侵犯了该网络用户的正常权利。
关注微信举报

- 2020-12-10 境外骚扰电话将迎“克星”
- 2020-12-10 网络治理模式与网络生态环境营造
- 2020-12-07 “2020年度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辟谣榜”正式发布
- 2020-10-16 二次放号 不能放掉用户权益
- 2020-10-16 以抽奖之名行营销之实 网上抽奖套路多
- 2020-10-15 织密个人信息保护的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