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10月1日正式实施让儿童不再成为网络世界“透明人”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9年09月30日 22:57
家住江苏张家港的年轻妈妈孙女士,每当开学前后,就会隔三差五接到教育培训机构的“问候”。这些培训机构对她孩子的姓名、学校、年级等信息了如指掌,连推荐的课程都有针对性。同样,另一位年轻产妇丁女士今年刚生下宝宝不久,当地摄影馆的“骚扰电话”就频繁打进来,声称可以提供婴儿理发、制作胎毛笔、摄影等上门服务。
不管是孙女士还是丁女士,她们都对此现象感到担忧和害怕。她们疑惑,孩子的信息是如何被泄露的?
今年10月1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将正式实施。
据专家介绍,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儿童网络保护的立法,明确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制作、发布、传播侵害儿童个人信息安全的信息,确定了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的具体原则,以及网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该规定填补了互联网时代儿童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空白。
儿童信息被牟利者视作“肥肉”
王玲(化名)大学毕业后进入张家港一家颇具规模的培训机构做前台行政工作。一次,她的丈夫秦某提到,有位老同学正筹备开培训机构,需要生源。出于同学情谊,王玲将其所在培训机构的6000多条学生个人信息发给了丈夫。这块“肥肉”果然很有油水,老同学拿到信息后通过有针对性的推销,获得了较大利润。经过举报和一系列调查,警方很快锁定了王玲夫妇。
90后王某在张家港市区经营一家婴童摄影会馆,他找到在张家港某医院任妇产科医生的朋友陈某,拜托她提供更多婴幼儿信息。陈某禁不住朋友恳求和利益诱惑,便通过医院内部网络,登录当地妇幼平台,获取全市孕妇及婴幼儿个人信息共计1000余条,信息中包括婴幼儿的出生信息、父母名字、电话、家庭住址等。
关注微信举报

- 2020-12-10 境外骚扰电话将迎“克星”
- 2020-12-10 网络治理模式与网络生态环境营造
- 2020-12-07 “2020年度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辟谣榜”正式发布
- 2020-10-16 二次放号 不能放掉用户权益
- 2020-10-16 以抽奖之名行营销之实 网上抽奖套路多
- 2020-10-15 织密个人信息保护的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