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互联网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为人们购物、社交、娱乐、商务等行为带来了极大便利。与此同时,电信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病毒和木马攻击让人防不胜防。通过电话、二维码、免费WIFI、即时通讯工具等盗取用户信息、诈骗用户钱财的事件时有发生,严重侵犯人民群众的财产安全和其他合法权益,已经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群众安全感的突出问题。
今天是9月14日第11届“网民节”,中国互联网协会以“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远离电信网络诈骗”为主题,特别准备了有关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干货,希望能帮助广大网民进一步了解电信网络诈骗,有效辨识和防范电信网络诈骗,守护好自己的财产安全。
电信网络诈骗发生在网络空间里,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公私财物。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11年至2018年,全国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数量从10万件飙升至约69万件。2019年1月至7月,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接到涉诈投诉达3.8万起。
从2019年上半年各种电信网络诈骗举报情况分析,交易诈骗、兼职诈骗、交友诈骗、返利诈骗这四种是举报量最高的诈骗类型,合计占比超过七成。同时,电信网络诈骗的方式已从以往“简单结伙”“单兵作战”转向专业化、集团化,犯罪手段日趋智能化,活动地域呈现跨境化,形成黑色产业链。
为什么电信网络诈骗在如今社会大行其道且屡屡得逞?究其原因有四。第一,低成本,高回报,方法简单,利用网络等途径编造各类用于诈骗他人的财物电子信息,在制作和传播方式上比较便捷。第二,行骗面广,社会危害性大,由于网络的普及,受害人数量和分布地域较传统诈骗大大提升。第三,手段多样化,难以识别,计算机、网络等新兴科技给电信网络诈骗带来了更多的方式方法,也增加了识别难度。第四,隐蔽性极高,整个过程完全在虚拟空间完成,行骗者不需直接接触受害人,得手之后迅速消失且取证难度大。
关注微信举报

- 2020-12-10 境外骚扰电话将迎“克星”
- 2020-12-10 网络治理模式与网络生态环境营造
- 2020-12-07 “2020年度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辟谣榜”正式发布
- 2020-10-16 二次放号 不能放掉用户权益
- 2020-10-16 以抽奖之名行营销之实 网上抽奖套路多
- 2020-10-15 织密个人信息保护的法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