谣言背后的“套路”需要强力拆穿
来源: 发布时间:2017年02月22日 09:46
据国家卫计委最新消息显示,今年1月份,我国多地共出现百余例H7N9禽流感病例。而在网络上却在流传着各种关于H7N9禽流感的谣言:大规模禽流感即将爆发,千万不能吃鸡、鸭等飞禽,冰冻的鸡爪鸡翅也不能吃;不要去菜市场,有感冒迹象一定要去医院,打流感疫苗就可以预防禽流感……
生活在当今社会,“你听说了吗?”渐渐成为朋友之间日常聊天常用的开头,紧跟其后的内容往往就是一个正“当红”的网络谣言。
谁在传播谣言?
2月12日,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发布2017年1月十大网络谣言,其中“成都将遭遇2000年来最严重雾霾”、“梁永涛、张慧火车票丢了”等谣言纷纷上榜。搜索相关信息,某些谣言的相关条目已经高达上百万条,一些还成为网友在社交平台中的热议话题。这些不同类型的谣言不断地改头换面,每天在互联网平台上“你方唱罢我登场”。
作为一种非正规的组织传播形式,谣言把未经官方证实,有时甚至是捏造的消息通过媒介进行传播。为什么网络谣言能够在互联网上大行其道呢?复旦大学网络空间治理研究中心副主任沈逸在接受采访时指出,谣言产生的背后反映出民众对高质量信息的需求与信息的供给能力存在落差。
沈逸认为:“在互联网上,大致有三种人在传播着谣言。第一种人是谣言的始作俑者,在利益驱动之下,通过传播谣言来牟取私利;第二种人是网络谣言的盲从者,对信息认识存在一些不足,而盲目地进行传播扩散,造成谣言的二次传播;第三种人则是故意或下意识地在传播谣言,以此来宣泄现实中累积的负面情绪。”
关注微信举报

- 2018-04-18 四川数字经济总量破万亿 增速全国第四
- 2018-04-18 全国“扫黄打非”办:坚决打击网络传播淫秽物品牟利行为
- 2018-04-11 直播平台被约谈 规模越大责任越重
- 2018-04-11 全国“扫黄打非”办公布典型案件 网络淫秽色情信息是打击重点
- 2018-04-10 公安部:网络服务提供者窃取信息最高将罚100万元
- 2018-04-03 WiFi分享软件乱象调查:热点分享还是密码上交?